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以成都八宝街社区王家塘12号院为例

关键词:厨余垃圾、资源化、社区就地堆肥、居民习惯养成

【背景】我国生活垃圾组分中有一半以上是厨余垃圾。厨余垃圾易腐烂、含水率高,填埋容易形成恶臭和有毒有害渗滤液,焚烧则需添加助燃剂从而提高成本且不利于污染控制。如果能够从源头做好厨余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就能大大减轻垃圾末端处置面临的环境与社会双重压力。

【案例概要】2017年3月,在成都市当时厨余垃圾分类清运和分类处置的系统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为了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信心,环保社会组织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选点青羊区八宝街社区王家塘12号院,开展厨余垃圾源头分类、与园林绿化垃圾共同就地堆肥的模式试点。团队前期培养小区环保小组,赢得社区和居民的理念认可;执行期坚持桶边值守和居民点对点动员;就地堆肥过程中积极探索本地化解决方案,解决了就地堆肥中的臭味和蚊虫等问题,达到了城市居民对清洁、健康、无害化的要求,并将成熟肥用于小区园林种植。由于项目团队和居民环保小组志愿者在项目期间的坚守,以及厨余垃圾就地成肥的良好示范,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并维持至今。

【效果】到2019年底,该小区居民厨余分类正确率达到80%以上,两年多来共就地处理居民厨余垃圾20吨,产出肥料4.35吨。同时,在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的支持下,王家塘12号院的实践还带动了周边几个小区开展易腐垃圾就地处理,形成了较好的辐射效果。

【意义】本文并不是建议所有的小区都采取就地堆肥的方式处理自己的厨余垃圾,而是说明在没有后端处理的情况下仍存在自下而上开展厨余就地堆肥就地消纳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就地堆肥实践大大带动了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转变。

分类: